内容节选自《农小蜂:2024年中国茶产业成熟度分析报告》,报告原文约30000+字,含25图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中国茶产业从1949年茶园面积不足230万亩,茶叶产量约4.1万吨,茶叶出口量不到1万吨,全国茶业面临“生产凋敝,茶园荒芜,出口萎缩”的境况发展到2023年实有茶园面积为5149.76万亩,生产茶叶354.11万吨,估计实现农业产值2600亿元以上,茶树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江南体育官方平台,茶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2. 从产品成熟度来看,中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以茶农和采茶工为主;茶园遍布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1000多个县市发展茶树规模化种植;茶树品种丰富,无性系良种化比例达65%以上;在茶叶种植领域,化肥、农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但施用过量的问题长期盘踞,大宗茶已基本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水平也达80%以上,新一代数据化技术逐步尝试融入,推动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在茶叶加工领域,初加工机型齐全、种类繁多,覆盖各类茶叶产品的各个加工流程,深加工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速溶茶加工技术、饮料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3. 从市场成熟度来看,近年来,中国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及消费量持续提高,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域,其中,贵州、四川、福建、云南的茶叶农业产值均在30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和出口绿茶产品,贸易顺差态势明显,但在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及再加工茶叶产品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行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强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大部分产品品牌价值位于5亿元以下;绿色、有机、高品质的高端茶叶产品、深加工产品及茶文旅融合等“茶+”融合新业态市场逐渐成熟。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全球茶文化的发源地,全球各国的茶树均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世界上有关茶的语音江南体育官方平台、种茶知识、制茶方法、品茶技艺、饮茶风俗等都与中国关系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茶业的政策扶持,中国茶业渐次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茶产业更是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在广大茶农和茶叶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种类丰富,产业布局辽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产值、价格、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江南体育官方平台,从中国茶产业规模、供需现状、成本收益情况、生产布局、品牌建设、国际地位等角度为从事茶产业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参考。
茶叶的生产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环节,鲜叶的生产和茶叶的制作,其中,鲜叶为从茶树上采摘的芽、叶、嫩茎,是各类茶叶加工的原料;茶叶为以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物、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农业农村部2020年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其中包括茶农约2600万人、采茶工约3300万人、加工和流通环节1100万人以上。
从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口结构来看,中国农业生产中初中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较多,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偏大,不同程度制约着中国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茶树适种范围广、种植规模大,茶园遍布全国从海南到山东、从西藏到台湾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1000多个县市发展茶树规模化种植。
中国茶树种植区域辽阔,茶树品种可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等。1992年,原国家农业部提出了无性系良种化的建议,经过几十年的推动,中国无性系良种化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68%。
作为叶用植物,茶树多种植在山坡地等养分贫瘠的土壤中,施肥可以增加土壤对茶树的养分供应,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的相关研究指出,中国茶园化肥年均用量超过200万吨,茶园化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
2024年第一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茶叶产品合格率为98.5%,茶园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但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在药剂选择上,已逐渐偏重于高效、广谱、低毒等特性的新型农药。
中国茶园机械化生产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且茶园选址多在地形复杂多样的山坡地,茶叶种植与管理作业长期以来以人工为主,截止目前,全国茶园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约为30%,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
在茶叶加工领域,初加工机型齐全、种类繁多,覆盖各类茶叶产品的各个加工流程,深加工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速溶茶加工技术、饮料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为354.11万吨,与2013年的188.72万吨相比,增长了165.39万吨、增幅约为87.64%,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5%。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量增长了106.57万吨、增幅约为79.6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3%。
中国茶叶进口量增长了1.59万吨、增幅约为69.69%,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83%;
进口金额增长了0.4亿美元、增幅约为37.6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07%,进口金额增速明显低于进口量增速。
2015年至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增长了3.88万吨、增幅约为12.0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
出口金额增长了3.23亿美元、增幅约为23.9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出口金额增速明显高于出口量增速。
由于出口规模明显大于进口规模,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常年呈净出口态势,2023年,中国茶叶净出口量为32.18万吨、贸易顺差为15.25亿美元。
茶叶生产主要涵盖种植、加工两个环节,其中,茶叶种植的成本主要包含土地、种苗、人工等,人工成本在茶园种植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农资成本等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茶叶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面临更大的挑战。
茶叶加工包括萎凋、杀青、做青、闷黄、发酵、揉捻、团揉、渥堆、干燥、紧压等多道工序,单枞、大红袍等高端茶叶产品销售价格高,利润相对丰厚,普通茶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小。
2022年,中国茶叶产量为334.21万吨,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域,以上5个省域合计生产全国60.01%的茶叶产量。
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福建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为142.94公斤/亩,是全国茶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省域,得益于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茶叶采摘率以及具有明显优势的单产水平,福建茶叶产量居全国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分类国家标准(GB/T 30766-2014)》将中国现代茶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红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六大基本类茶叶产品中,产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绿茶、红茶、黑茶,其在全国茶叶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7.91%、14.71%、13.71%。
2023年,中国六大基本类茶叶产品中,内销规模排名前三的产品依次为绿茶、红茶、黑茶,内销规模排名后三的产品依次为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按内销均价排名依次为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黑茶。
2023年,中国进口的茶叶产品主要有基本茶类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以及再加工茶叶产品——花茶。其中,红茶的进口规模最大,全国进口的红茶进口量及进口金额在全国茶叶进口量及进口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3.16%、77.27%。
2023年,中国出口的茶叶产品包括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以及黑茶,其中,绿茶出口规模最大,其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在全国茶叶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5.82%、70.68%。
茶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作物,其功能和价值属性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肩负农业生产、主体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的使命。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渗透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茶叶利用的深入研究,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茶叶中更多的功能性成分被发现并分离出来,与医药、化妆、轻工、服装、饲料等多种行业相互渗透,开发出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含茶食品茶叶批发、食品添加剂、日化用品、动物健康产品、植物保护剂、建材添加剂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日化用品和功能产品,扩展了茶叶的利用范围,将茶叶生产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变为现代化的新型工业。
随着国家茶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各地不断涌现,如浙江松阳茶香小镇、贵州都匀中国茶文化博览园等茶文旅融合景点,对于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延长旅游生态价值链条,拓宽文化发展空间,推动茶产业由产品功能为主向多功能性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茶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与单一种植模式相比,茶+林、茶+果、茶+草/作物、茶+菌、茶+药、茶+禽等复合生态茶园可逐步形成茶园系统内养分循环,减少外源肥料的投入,提高土地、肥料的利用率,并改善生态环境,使得茶园内生物共生互惠、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种养循环、粮饲兼顾,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茶园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内容节选自《农小蜂:2024年中国茶产业成熟度分析报告》,报告原文约30000+字,含25图表。JN江南